【义乌人才网导读】遭遇“29岁现象”,是选择稳定的生活继续打工,还是放手一搏辞职创业?是继续学习和积累经验,慢慢等待机会的到来,还是甘愿平庸,选择安逸的生活?
“当初刚入职时,每天都像打了鸡血,对工作兢兢业业,不管怎么加班都无所谓。马上自己就要30岁了,工作上却遇到了瓶颈,无法突破,对未来愈发迷茫和惶恐,我该怎么办?”这是29岁的小王今日在朋友圈发布的一调消息,他在一家国企已经工作4年了。
不少朋友在小王的消息下留言,自己确实也有跟小王一样类似的境遇。重复的工作慢慢消耗热情,升职的空间看上去也很渺茫,薪水也没有大幅度上涨的希望,90后的年轻人也已经强势迈进了职场。这些问题让不少临近30岁的职场青年感到焦虑,这种心态就被成为“29岁现象”。
“29岁现象”,对于年轻人是否真的是一个不可逾越的坎?在29岁之前还不能有所作为,是否真的就代表着将要一辈子庸庸碌碌?马云、俞敏洪……这个时代不断涌现各种关于创业的传奇人物和励志故事,他们是否也曾经经历过“29岁现象”,在29岁他们都在干嘛?
马云:为救翻译社,忙着卖礼品和包鲜花
很多人都知道,马云曾经是一名大学英语老师,在30岁时,他才从学校辞职下海创业。虽然在29岁时,他仍干着英语老师的工作,但他同时也在校外兼职,成立了杭州最早的专业翻译社“海博翻译社”,以增加收入。
虽然做的事翻译业务,但是总入不敷出,马云不得不背着口袋去义乌、广州进货,卖礼品、包鲜花,在28岁到30岁这三年,马云靠这些钱维持了翻译社的收支平衡。
俞敏洪:因私办辅导班而受处分,被迫从北大辞职
1990年秋天,俞敏洪因为打着学校的名头在外私办辅导班,其所在的大学在校园广播、有限电视和著名的三角地橱窗里高调宣布了对她的处分决定,让他措手不及。
1991年,俞敏洪29岁,为了挽救颜面,他被迫辞去了大学英语教师的职务,职业生涯步入最低谷。离开北大后,俞敏洪开始在一个东方大学的民办学校办培训班。他的目标是挣一笔学费,拜托生活的窘境,然后像他的同学和朋友一样到美国留学。
你经历过“29岁现象”吗?继续打工与辞职创业之间,应该如何抉择?根据调查,6成年轻人正在经历“29岁现象”,其中3成打算创业。
小于今年刚从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毕业,因为本科毕业后两年才去读研,今年他已是29岁。“现在重新踏入职场感觉时间有点晚,想创业但又不知道从哪儿做起”,小于说,他还是准备现在企业学习几年,再开始自己创业。
网友东边有风目前正在义乌一家大公司任职,明年他也将跨入29岁,但他已经感受到了即将来临的“29岁现象”。他说自己一直在犹豫要不要辞职创业,但如果一旦失败了,那么代价就太大了。
为什么会产生“29岁现象”?义乌人才网专家评论,这是由两方面的压力共同所致。一方面,现代社会的生存压力大,人人都需要成为一个“职业人”来得以生存;另一方面,中国传统文化中“三十而立”的思想,也增加了现在年轻人们的压力。
现在一些年轻人已经处于“29岁”现象中,他们应该如何面对这种压力呢?义乌宾王人才网认为,适度的压力对职场中的年轻人涞水是好事,但不宜过度。因为古代人的生命周期相比现代人而言非常短,因此传统社会中的“三十而立”的说法并不适用于现代社会,“30至40都是黄金年龄。”
对于很多年轻人在打工和创业之间无法选择,义乌人才网认为年轻人根据自身的情况而定。如果拥有打拼精神,喜欢闯荡,那么创业是最佳的选择;但如果喜欢循序渐进,喜欢安安稳稳的生活,那么也可以努力在职场中闯出一片天地。